佛学知识︱六度

摘要要修行胜进到达究竟圆满佛位,必需修持六度,又称六波罗蜜多或六胜行,就是帮助我们超越轮迴,到达涅槃彼岸的六种胜义行持。

六度

解深密经》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《维摩诘所说经》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》

要修行胜进到达究竟圆满佛位,必需修持六度,又称六波罗蜜多或六胜行,就是帮助我们超越轮迴,到达涅槃彼岸的六种胜义行持。《现证菩提经》云:[一切种智,其根本为大悲,其因为菩提心,而以方便达究竟],所指的方便就是六度。而六度即具足福慧二分的方便。 阿底峡遵者云:菩萨广大行,六波罗密等,出定之瑜伽,坚修资粮道。而 多杰羌佛云:迁意修者,今修持六波罗密等是也。更开示《浅释邪恶见和错误知见》第十三条,认不持六波罗密。「六波罗密必须要修持,无论你是修什麽法的人,布施、持戒、精进、忍辱、禅定、智慧,这是必须的。只要你是认为可以不行持六度就是错误知见。无论你用什麽法,都代替不了六波罗密」。

【布施】

1.财布施:具体的说就是以财物来帮助有需要的众生,尽一切所能的把财物如、金钱、食物、 衣服、医药等布施于有需要的人,甚至于用自己的身体与生命都可以来布施。

2.无畏施:帮人治病、或保护他人免于灾难,引导他人走出陷井、离开险境,帮助他人获得菩提行与排除菩提心行障碍。就如你对别人一个微笑、讚叹、肯定、鼓励,也是一种无畏施的表现。

3.法布施:用你的智慧来宣说你自己非常有把握的佛法,和引导众生聆听 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,帮人临终助念也是法布施的一种。

三种布施以法施为最胜,次而为无畏施,再次者为财施也。

《优婆塞戒经》云︰「菩萨修行如是二施为二事故一.令众生远离苦恼,二.令众生心得调伏。又云︰若能如是先教后施,名大施主。若能如是教化众生,及诸怨.亲无所选择,名大施主。

【持戒】

1.摄律仪戒:又称转捨不善戒,持一切淨戒、无一淨戒不持,具体的说就是防止邪恶的行为,凡是恶的行为都不应该去作,比如最基本的十恶业、五逆罪、八捨正法是不能作的。所以有五戒、菩萨戒、密乘十四戒、三昧耶戒…等规范行持。

2.摄善法戒:又称转生善戒,修一切善法、无一善法不修,鼓励行持良善的行为,也就是说凡是良善的行为都应该努力地作,不以作一桩善行而满足,祈祷自己可以完成任何尚未作过的善行。

3.饶益有情戒:度一切众生、无一众生不度,是以救济生命为原则的行为,也就是说,凡是有利于其他众生,更而能把其他众生引导到善道、菩提道的行为,都应该努力的去作。发菩提心,尽你所能的帮助众生。经云:以戒庄严故,能生一切佛法义利,满足大愿。

【忍辱】

1.耐怨害忍:能安宁忍受怨家对自己的迫害,包括忍受别人对自己的辱骂、讥讽,甚至于鞭打等皆能忍受。

2.安受苦忍:具体就是能安宁忍受身心中种种病痛的折磨,在有疾病、痛苦、饥饿、口渴、疲倦或劳累乃能一心修持功课与行持菩提道行。

3.谛察法忍:在处理一切事情时,均能以佛法真理为标准,用佛法真理来协调一切行为,所以心安理得。

三种忍辱可以克服修行的障碍,耐怨害忍可以克服[外在]的障碍,安受苦忍可以克服[内在]的障碍,谛察法忍可以克服[秘密]的障碍,如疑心等。经云:忍辱庄严故,得佛圆音,具众相好。

维摩诘经》云︰忍辱是菩萨道场;菩萨成佛时,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。《仁王护国经》云:忍辱有五种次第差别,1. 伏忍 2. 信忍 3. 顺忍 4. 无生忍 5. 寂灭忍。

【精进】

1.披甲精进:具体地说就是自身策励于勤勉不懈地制止邪恶的行为,乐于持戒而毫不畏缩。这是推行德行的努力,它所包含著精进与不放逸,精进是勤勇的策进,不放逸是惰性的克服。

2.摄善精进:又称转生善法加行精进,鞭策自己勤勉不懈地从事良善行为,与坚持自己尚未完成的善行,决不鬆懈。

3.利乐精进:又称饶益有情加行精进,鞭策自己不鬆懈从事一切救济众生的行为,既然一旦开始饶益有情的修行,即时没有得到应有的温暖回报,与饶益众生利益立刻产生,你也不能气馁!应该更精进的修行直到圆满为止。经云:精进庄严故,能破魔怨,入佛法藏。

《无著摄论》云:精进有五种次第差别1. 环甲精进 2. 加行精进 3. 不退失精进 4. 不疲厌精进 5. 无止尽精进。

【禅定】

1.安住禅定:又称无分别寂静、极寂静。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,用寂静止观方法控制自己身心的行为,以改变思维结构、消除身心烦恼为目的,而令当下住于常乐清境轻安中。

2.引发禅定:又称引发功德静虑,是以开发内在的德性为目的,而获得圣人为善的行为,如神通、幻化诸佛形相等,是为引发禅定。

3.办事禅定:又称引发饶益有情静虑,引发帮助众生的定力,而以三摩地饶益众生。 修持这三种禅定,必须要先达到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是穫得神通、「意生身」等所有为善的能力饶益众生。经云:定庄严故,能生念、慧、惭、愧、轻安。

【般若】

1.无相智:又称缘世俗谛慧,具体的说是对缘起的一切世相,观察而了解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的智慧,证悟万法空性,照了究竟本体。

2.受用法乐智:又称缘胜义谛慧,缘以一切智,道种智,澈知因缘果报照了相对本体,而证悟如如的智慧。

3.成熟有情智:又称缘饶益有情慧,为救济众生的菩提心行,了知如何利益他人,如何饶益众生为前题的智慧。另外还有「闻慧」「思慧」「修慧」等三种智慧。经云:慧庄严故,能断一切分别妄见。

《思益梵天所问经》云︰「是菩萨虽布施,不求果报;虽持戒,无所贪著;虽忍辱,知内外空,虽精进,知无起相;虽禅定,无所依止;虽行慧,无所取相」。

《金刚心总持论》云:文殊菩萨问佛:「云何修证,得六波罗密?」佛言:「若有众生,能捨酒肉不食,能捨财物不贪,能捨恩爱不恋,能捨诸恶不作,能捨人我不争,名第一布施波罗密」。「复有众生,能持佛戒,能习佛仪,能降六贼,能断邪非,名得第二持戒波罗密」。「复有众生,能受人亏,能忍人骂,非来正对,逆来顺受,都无怨恨,返加度脱。名得第三忍辱波罗密」。「复有众生,能学如来十二部经,受持读诵,书写讲说,未通务通,未证务证,名得第四精进波罗密」。「复有众生,能断诛杀,能止妄念,能除昏散,能习禅定,定力如山,魔扰不乱,名得第五禅定波罗密」。「复有众生,能破无明,能空诸相,能通理法,能决是非,言言得当,字字无差,名得第六般若波罗密」。

如果把六度再提昇,加上登地菩萨,圣者以上才能拥有的四种较高的行持:1.「方便波罗密」 2.「愿波罗密」 3.「力波罗密」 4.「慧波罗密」,就是菩萨十种波罗密了。而在十波罗密中,每个波罗密又分为三种行持的层次,分别有「名字波罗密」、「亲近波罗密」、「真实波罗密」等三种次第证境。

声明:如果本文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本站删除!

文章末尾固定信息

 
zhxuefo
  • 本文由 zhxuefo 发表于6 9 月, 2020 07:38:0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hxuefo.cc/3665.html
  • 六度